今日,香港商報、深圳特區報整版刊發《泉州:古城提質新城集聚 揚帆海絲逐夢深藍》一文,大篇幅推介泉州城市品牌。
文中指出:“ 作為‘海絲名城’開發建設的主力軍——泉州城建集團深耕泉州這片熱土7余載,是泉州市委、市政府推動城市建設運營的重要載體和實體支撐,助力泉州城市建設能級和品質‘雙提升’。”
香港商報
深圳特區報
泉州:古城提質新城集聚 揚帆海絲逐夢深藍
這里有“最中國”的城市風貌,是唯一涵蓋所有城市區域的世界遺產地,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這里有“最世界”的歷史文化,是意大利學者雅各·德安科納筆下的“光明之城”,是梯航萬國的刺桐古港。
古城內外,山海之間,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現代都市的獨特魅力,在這里交相輝映;世界遺產的活化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在這里熠熠生輝。
這,就是泉州。
海絲起點 世遺之城
泉州,位于福建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作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現轄陸地面積和海域面積均為1.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8萬人。這是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歷史。
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05個,其中世界級有6項;國家級“非遺”36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
這座城市的熠熠生輝,始于宋元時期。隨著造船業的發展,泉州成為海上古絲綢之路上的起點、當時的全球貿易中心。如果說波瀾起伏是“海絲之路”的關鍵詞,那么泉州與世界的通航貿易可以稱為“延續傳承、惠澤今世”。
泉州古城。
宋元時期,泉州見證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如今,拿下“世遺之城”金名片。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古城千年歷史上的又一重大機遇和嶄新起點。這個世界遺產的名字,罕見地將世界、一個國家與一座城市聯系在一起。
申遺成功,充分體現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泉州作為宋元中國杰出的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窗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以及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港口杰出范例所具有的突出普遍價值的高度肯定,也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泉州項目在推動文明交流對話、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高度認同。
千年僑鄉 鄉愁故里
泉州是中國著名僑鄉,一批批僑胞從這兒走出去,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在菲律賓著名僑領、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創會會長陳祖昌的心目中,鄉情不可名狀,但鄉愁很具體。“我們見家鄉人、講家鄉話、吃家鄉菜、住家鄉厝,感受到無限溫暖的鄉情,感受到家鄉泉州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空間無限、活力無限,對此我倍感欣慰和自豪。”
中華兒女懷揣一顆中國心,在眾多國家和地區演繹他們的奮斗故事。同時,泉州也是臺灣漢族同胞的最重要祖籍地。旅居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約950萬人,港澳同胞70多萬人,臺灣漢族同胞約900萬人,他們也在與祖國大陸不斷增多的合作與交流中,延續著割不斷的骨肉親情。
民營經濟 活力迸發
向海而生一座城,愛拼會贏趕潮人。
泉州作為“晉江經驗”的誕生地,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早發源地之一,也是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20多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泉州奮力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向來是泉州發展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最寶貴財富。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在泉州,不到6人中就有1位老板。愛拼會贏、敢為天下先,是泉州民營企業家共同的作答。只要敢創新、有闖勁,傳統產業也可以是朝陽產業。2023年,泉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22萬億元、居全國第21位,工業規模超2萬億、居全國城市前十。工業增加值、網絡零售額均居全國前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12位。
劈波斬浪,商海搏擊。
一代代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無數商業精英激流勇進,用奮斗書寫,以實干作答,繪就泉州民營經濟向海而生的時代傳奇。
在泉州,民營經濟貢獻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稅收、八成GDP、九成技術創新成果、九成城鎮就業、九成企業數量;十大千億產業集群涵蓋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制品、紙業印刷、文化旅游等領域。今年全國兩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泉州正加緊步伐,因地制宜,聚焦新質生產力,以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以創新推動產業鏈高質量重塑,開辟未來發展的新賽道。
泉州東海中央活力區城市設計。
泉州灣畔 新城崛起
近幾年,泉州加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世遺之城”持續火爆出圈。
為了從“網紅”變“長紅”,泉州錨定“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目標任務,正加速統籌推動“古城提質”“新城集聚”,聚力打造世界海絲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極具吸附力的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海絲新城。
“城”果有目共睹——2023年,泉州城建年度投資量達1295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城市的骨架在舒展。加快中心市區“東拓西連”步伐,重點推進東海核心區更新,全面提速中央商務區、中央活力區建設,推動新區聚人氣、商氣、煙火氣;加強縣域聯動,在全市范圍內同步規劃24個重點片區,策劃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標桿片區。打造“環環相扣”的環狀快速路網,金嶼、百崎等跨江過海大橋及環城快速路加快建設,廈漳泉城際鐵路泉州段有序推進前期,強化中心市區與縣域互聯互通。
城市的配套在完善。補齊醫療教育短板。2023年來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至中學學位4.55萬個,竣工12個省、市衛生重點項目,新增床位2558張;提質安商房建設。2024年以來全市共建設48個安商房,新增4.7萬套住宅圓萬千家庭“安居夢”;豐富酒店業態,啟動實施“百家酒店建設計劃”,預計今年可新增營業酒店38家、床位8000張以上。
城市的品質在提升。加快電力設施補短板,2023年電力設施投資45.6億元;接續實施“綠滿泉城”三年行動,全市新建改建公園綠地295.6公頃,進一步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重點推進“門戶廊道、山線水系、古城街巷、環灣新區”照明提升,晉江、洛陽江兩岸照明提升等工程亮點,讓泉州再現“光明之城”。
城市的高質量建設發展背后,國資國企便是“生力軍”之一。泉州組建市級集團的7年多來,充分發揮城建、文旅、交通、水務、金融等綜合優勢,市屬國企資產總額指數級跨越增長,2023年資產總額達4006.5億元,以國企“先鋒隊”的擔當作為和強大動能,助推“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建設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鏗鏘有力。
其中,作為“海絲名城”開發建設的主力軍——泉州城建集團深耕泉州這片熱土7余載,是泉州市委、市政府推動城市建設運營的重要載體和實體支撐,助力泉州城市建設能級和品質“雙提升”。
泉州東海中央活力區“市井十洲城”文商旅街區效果圖。
絲路海運 港通五洲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多年以來,泉州勇于承擔使命、主動融入大局,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為主線,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產業發展、情感紐帶等獨特優勢,努力為“一帶一路”和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貢獻力量。
林鑾渡,宋元時期泉州港水陸轉運的重要碼頭。一艘艘商船,滿載泉州產的絲綢、茶葉、陶瓷,從這里駛向深海。如今,接過“絲路海運”的傳承接力棒,現代化的泉州港不斷開啟“一帶一路”新航線。
2023年,泉州市港口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0%,全市新增船舶運力100萬載重噸;全力推動肖厝作業區18ABC#泊位工程、圍頭灣石井航道二期工程等16個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與此同時,陸上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融入福建省“絲路海運”“絲路飛翔”重點工程,推進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工程;著力“四橫四縱多支點”鐵路網絡建設。
歷史長河奔流千年,海上絲綢之路回響不絕。港通五洲,陸聯八方,空網密織,跨越山海的立體式交通網絡,消弭地理阻隔,激發出全新活力。于泉州而言,“海絲”“陸絲”雙循環的時代已經到來。
泉州東海中央商務區。
泉州優品 揚帆出海
2013年以來泉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累計突破1.2萬億元,僅2023年就進出口超千億元,占泉州外貿進出口總值過半。
借力全球,泉州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搶抓RCEP機遇,持續擴大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影響力,成立東南亞采購集散中心,落地泰國、菲律賓、阿聯酋等特色展銷中心,在福建全省率先成立“福建僑商海外倉聯盟”,讓泉州優品“揚帆出海”。
2023年以來,落地海外展銷中心、海外倉35個,持續做強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泉州全市外貿六成以上出口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
雙向奔赴 筑夢泉州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得風氣之先、憑僑鄉地利、靠拼搏精神,僑務資源呈現“數量多、分布廣”“實力強、影響大”“重鄉情、貢獻大”“僑味濃、文脈深”等特點。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以僑為橋、以商為媒,實現雙向奔赴。
泉州多年實施“泉籍精英故鄉行”行動,每年組織重點僑親家族返鄉3000余人次,并先后與54家海外商協會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在海外設立泉州國際商會聯絡處12個;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實現“一鍵尋根”。
通過深入實施“海峽兩岸閩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鞏固“民間信仰、宗族宗親、傳統文化、青年一代”四大交流品牌等,讓交流交往更加廣泛深入。
揚帆海絲,逐夢深藍。
“海風”吹過這座濱海之城,帶來機遇與活力。
乘著“一帶一路”的翅膀,隨“風”而上,泉州正用空前的決心和誠意,續寫新時代的“海絲”故事。
掃一掃,關注泉州城建集團